
雷姆·库哈斯(Rem Koolhaas,1944年─),荷兰建筑师。早年曾做过记者和电影剧本撰稿人,1968至1972年间,库哈斯在伦敦的建筑协会学院(AASchoolofArchitecture)学习建筑,1972年,Harkness研究奖学金使他得以在美国生活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。1972至1979年间,他曾在当时建筑界很知名的Ungers事务所以及Peter Eiserman的纽约城市规划/建筑研究室工作过,同时也在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执教。1975年,库哈斯与艾利娅·曾格荷里斯、扎哈·哈迪德一道,在伦敦创立了大都会建筑事务所(OMA),后来OMA的总部迁往鹿特丹。目前,库哈斯是OMA的首席设计师,也是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教授。
库哈斯于2000年获得第二十二届普利兹克奖。2010年获颁第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。被视为当代最具实验性的建筑师。伊东丰雄(Toyo Ito)形容他是“一个将作为社会现象的建筑转变成令人反感的事件的记者。他是世界上唯一这类型的建筑师。“妹岛和世赞誉他对世界的影响超越了建筑领域本身,不同的人们都能从他的作品中领略到什么叫作自由”。
城市理论:
看过库哈斯著作的人都会觉得他的书像他的作品一样充满了新奇、眩目的味道;而且,不断的充斥着跳跃与不知所云。如何认识库哈斯的理论呢?这里拟从库哈斯的叙述方式与理论根基两方面入手对其进行理解。《颠狂的纽约》(Delirious New York, 1978年)是库氏在大都会建筑学领域撰写的奇幻"建筑小说",也是了解库哈斯城市理论的最重要的文献。这部集论文、方案、作品于一体而编织的美学文本,对当代大都市密集性文化现实进行超现实主义的批评。所谓超现实,就是脱离了普遍的理论论述结构。一般的理论模式都为:是什么(问题的本体论)----为什么(问题的研究方法论)----怎么办(问题的现实意义及解决方案)。从库哈斯的有关著作来看,他只注重了第一步骤的渲染和铺陈,偶尔涉及到第二点的研究方法论,而绝少提及第三点。这种似乎从记者生涯中养成的恣意文风形成了库哈斯的研究习惯。其城市论著《小、中、大、特大》(《SMLXL》)被建筑系学生称为建筑圣经。
建筑作品:
法国图书馆(1981年)
波尔多住宅(1994年)
荷兰驻德国大使馆(1997年)
纽约现代美术馆加建(1997年)
西雅图图书馆(1999年)
中央电视台新楼(2002年)
法国图书馆(1981年)
广州歌剧院(2002年)等。
作品分析:
西雅图公共图书馆:这座新落成的建筑对“图书馆”进行重新定义或重新使用,让它不再仅仅围绕着书本,而是作为一个信息仓库,在这里一切媒体(新的和老的)在一个新的平等机制下予以呈现。在一个信息可以随处获得的时代里,只有让一切媒体同时展现,并使其展现和交互性实现专业化,才能使图书馆焕然一新。它构建出这样一种建筑概念:将现实世界的空间刺激和虚拟空间的图式清晰合二为一。


西雅图公共图书馆
中国中央电视台(CCTV)总部:中国中央电视台(CCTV)总部将电视制作的全过程,包括行政管理办公、新闻广播、节目制作和服务等,纳入一个互相关联的活动的立体环形结构之中,是一座对员工和技术来说都非常可靠的建筑。另一座楼为电视文化中心,主要用于接待观众和宾客,将宾馆和大型音乐演奏厅、剧院以及电视演播厅融为一体。OMA不想建造一个由功能各异的建筑物组成的杂乱楼群——即将演播厅和制作设施与行政管理和创作部门分开;相反,他们建议将与电视有关的功能集中在一个建筑中,这样,每名员工总是能够了解其同事的工作性质,从而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的链条,以促进团结、减少孤立,加强协作、减少对立,建筑物本身促进了电视台的凝聚力,并向世界昭示出一个坚强有力的新形象。

中央电视台新楼 |